News新闻动态
华夏源类器官:淮安市经开区医院副院长朱军、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何敬东一行莅临华夏源考察交流
日期: 2025/01/23
浏览次数:62

2024年11月19日,淮安市经开区医院副院长朱军、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何敬东一行,莅临华夏源上海双研发中心,闵行浦江智谷GMP基地和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考察指导。

 

双方围绕免疫细胞疗法,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积极探索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治疗新路径等重点议题展开深入沟通。朱院长一行充分肯定了华夏源在细胞基因治疗以及iPSC与类器官创新技术领域的重大影响力,表示期待共同合作,大力推进肿瘤类器官技术临床转化与应用,借助苏沪地缘优势,为更多患者带去治疗希望。

图片

△ 淮安市经开区医院副院长朱军(左三)、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何敬东(左二)一行在华夏源留影

 

华夏源细胞GMP基地坐落于上海浦江智谷,占地面积7000㎡,拥有1000㎡的干细胞制备GMP洁净空间、1000㎡的生物基因实验室、1000㎡的洁净级细胞存储库及大数据存储中心,可存储60万份标准化干细胞生物资源,是公司在全球设立的六大细胞研发及生产平台之一。

图片

△ 华夏源浦江智谷药品级GMP基地

 

在华夏源浦江智谷GMP基地,朱院长一行先后参观了cGMP实验室、生物3D打印实验室、双诺奖工作站、SNC™生命库以及细胞科普展厅等,对于华夏源在细胞科技、3D生物打印机诺奖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先进成果表示高度赞许,表达了对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赞叹。希望通过后续合作,共同培养先进人才,推动细胞基因治疗临床转化,为更多癌症、自免性疾病患者提供治疗新策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淮安市经开区医院副院长朱军、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何敬东一行在华夏源GMP基地

 

在华夏源别具特色的生物3D打印中心,科研人员详细介绍了3D生物打印技术在细胞组织工程、类器官构建等个性化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并重点指出团队在核心材料的研发上坚持自主创新,首席科学家陈慧敏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3D打印支架和基质胶,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复制天然组织和器官的微环境,大大提升了类器官培养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一自主研发的基质胶,是华夏源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优势,也是打破进口基质胶价格垄断和“卡脖子”难题的“武器”,还是推进类器官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技术基础。朱院长一行在听取介绍后,表达了对华夏源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的赞赏,并认为生物3D打印有望为医疗科技和再生医学带来革命性突破,期待后续有更多交流合作。

 

紧接着,朱院长一行来到了华夏源位于浦东金桥的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这里是华夏源探索肿瘤精准诊疗革新与加速前沿技术临床转化的平台依托。研究中心建筑面积6674m²,核定实验室人员150人,GMP级别为B+A级,总投资1.5亿

图片

△ 华夏源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承载了多条iPSC分化来源的细胞药品管线研发申报和面向临床的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服务。其中TruOrganoid™肿瘤类器官技术平台覆盖几乎所有癌种,建立了标准化的肿瘤类器官产品开发及技术服务体系,能够加速抗肿瘤新药研发,为肿瘤患者提供临床个体化药敏检测服务,填补了二代测序产品基于大数据算法的药物筛选盲点,实现类器官培养的标准化和自动化

 

中心设有1000㎡的B+A级(静态百级+动态百级净化标准)细胞培养操作间,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以满足对高度洁净和精密度的严格要求,为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操作环境。朱院长一行对各类实验室的布局与设备配置表示赞赏,尤其是细胞培养操作间和P2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现了研究团队对实验环境安全与效率的高度重视。

图片

△ 淮安市经开区医院副院长朱军、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何敬东一行参观华夏源类器官实验室

 

参观过程中,科研人员分享了他们在癌种类器官培养方面的突破,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类器官模型进行新药筛选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开发。目前,华夏源科学家团队已成功建立了12个癌种的类器官培养体系,并推出了面向肿瘤患者的“爱启康™”肿瘤类器官项目药敏检测产品,以加速抗肿瘤新药研发的进程。

 

朱院长对华夏源在肿瘤类器官培养方面贡献的科研尝试和创新突破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肿瘤类器官技术创新对于癌症患者意义非凡,作为患者的“试药替身”,可以大大减缓患者的试药痛苦,为个体化治疗和肿瘤精准医疗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希望。

 

何主任也表达了对癌种类器官培养及运输问题的关心。科研人员表示,肿瘤类器官可以高度还原体内肿瘤的生理活动,模拟肿瘤微环境,是目前最接近体内真实状态的人类癌症模型。类器官模型的培养有严格的组织提取过程,需要在术中就要将肿瘤组织切下来,用组织洗涤液清洗,然后放入运输保存液中,通过冷链运输,在2-8℃的环境下,4小时内运输至实验室

 

精细化管理是类器官培养的基础,每一款癌种类器官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科学研究和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华夏源研制的癌种类器官培养基作为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的体外试剂,是通过不断优化才打到目前的培养体系,使得培养基能以高成功率进行类器官培养。利用该创新模型,更有利于实现药物筛选、药敏检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图片

△ 淮安市经开区医院副院长朱军、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何敬东一行参观华夏源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

 

随后,在双方举行的座谈会上,科研人员详细介绍了目前的科研项目进展及iPSC及肿瘤类器官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目前,华夏源干细胞新药“ELPIS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已有五项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IND)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正式受理。该产品不仅在多个疾病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华夏源还在积极拓展其适应症,以期为更多疾病患者提供创新的治疗方案。

 

华夏源的科研创新不仅推动了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也为精准医学、个性化治疗和肿瘤治疗带来了全新希望。

图片

△ 淮安市经开区医院副院长朱军、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何敬东一行与华夏源座谈会

 

对此,朱院长表达了对华夏源在细胞基因治疗领域及干细胞新药研发领域领先地位的高度认可,并表示希望借助生物科技前沿创新的势能,大力宣传类器官技术,尤其是肿瘤类器官在药敏检测、新药研发领域的巨大潜能,推进临床转化应用,为患者筛选最合适的抗癌药物,实现抗肿瘤的个体化用药指导。

 

希望双方可以携手,加快具体项目的落地,以淮安市经开区医院、第一人民医院两大重点医院为突破口,实现苏沪医药研创新融合,带动苏北地区生物医药技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广大肿瘤患者带去治疗“福音”。

图片

△ 淮安市经开区医院副院长朱军在座谈会

 

何主任听取了华夏源的详细介绍后也表示,作为临床医生,更了解肿瘤患者的实际需求,华夏源12种癌种类器官的培养试剂盒,极大改善了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指导,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节省了不必要的药物开支。倘若后期结合免疫细胞疗法,将会使更多患者受益,真正实现医疗科技创新的可及性。

 

此外,何主任对华夏源有5条管线获批IND表示高度赞许,表示期待双方可以在自免疾病治疗领域有所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临床转化应用

图片

△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何敬东在座谈会

 

此次来访为双方未来开展生物医药、科研创新、肿瘤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调,双方表示,期待后续具体项目可以尽快落地,积极推进类器官药敏检测个体化治疗方案,造福更多患者。

 

图片

何敬东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南京医科大学和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淮安市第一人民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肺癌多学科诊疗团队负责人,首席医学专家。

 

021-61625481
华夏源(上海)iPSC及类器官研究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湘路861号浦东建设德勤园D栋
华夏源(上海)药品级GMP基地:上海市闵行区联航路1188号浦江智谷23号楼
华夏源(上海)产业发展中心: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BFC外滩金融中心S2栋27楼
administration@sinoneural.com
版权所有© 2024-2025 华夏源细胞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402412 号 沪ICP备1802620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