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新闻动态
华夏源类器官: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腾龙、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振科一行莅临华夏源考察交流
日期: 2025/02/07
浏览次数:62

2025年1月4日,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腾龙、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振科一行,莅临华夏源上海双研发中心,闵行浦江智谷GMP基地和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考察交流。

 

双方围绕iPSC衍生类器官模型及肿瘤类器官技术在临床前转化的积极探索等重点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和沟通。张主任一行充分肯定了华夏源在细胞基因治疗以及iPSC与类器官创新技术领域的重大影响力,表示期待共同合作,大力推进肿瘤类器官技术在科研创新和临床前转化与应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图片

△ 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腾龙主任医师(左三)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振科教授(左四)一行在华夏源留影

 

华夏源细胞GMP基地坐落于上海浦江智谷,占地面积7000㎡,拥有1000㎡的干细胞制备GMP洁净空间、1000㎡的生物基因实验室、1000㎡的洁净级细胞存储库及大数据存储中心,可存储60万份标准化干细胞生物资源,是公司在全球设立的六大细胞研发及生产平台之一。

图片

△ 华夏源浦江智谷药品级GMP基地

 

在华夏源浦江智谷GMP基地,张主任一行先后参观了cGMP实验室、生物3D打印实验室、双诺奖工作站、SNC™生命库以及细胞科普展厅等,对于华夏源在细胞科技、3D生物打印机诺奖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先进成果表示高度赞许,表达了对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赞叹。希望通过后续合作,在以iPS及类器官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的引领下,实现更多生物医药领域的突破,推动细胞疗法的临床转化及应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腾龙主任医师、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振科教授一行在华夏源GMP基地

 

在华夏源别具特色的生物3D打印中心,科研人员详细介绍了3D生物打印技术在细胞组织工程、类器官构建等个性化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并重点指出团队在核心材料的研发上坚持自主创新,首席科学家陈慧敏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3D打印支架和基质胶,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复制天然组织和器官的微环境,大大提升了类器官培养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一自主研发的基质胶,是华夏源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优势,也是打破进口基质胶价格垄断和“卡脖子”难题的“武器”,还是推进类器官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技术基础。张主任一行在听取介绍后,表达了对华夏源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的赞赏,并认为生物3D打印有望为医疗科技和再生医学带来革命性突破,期待后续有更多交流合作。

 

随后,张主任及温院长一行来到了华夏源位于浦东金桥的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这里是华夏源探索肿瘤精准诊疗革新与加速前沿技术临床转化的平台依托。研究中心建筑面积6674m²,核定实验室人员150人,GMP级别为B+A级,总投资1.5亿

图片

△ 华夏源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承载了多条iPSC分化来源的细胞药品管线研发申报和面向临床的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服务。其中TruOrganoid™肿瘤类器官技术平台覆盖几乎所有癌种,建立了标准化的肿瘤类器官产品开发及技术服务体系,能够加速抗肿瘤新药研发,为肿瘤患者提供临床个体化药敏检测服务,填补了二代测序产品基于大数据算法的药物筛选盲点,实现类器官培养的标准化和自动化

 

中心设有1000㎡的B+A级(静态百级+动态百级净化标准)细胞培养操作间,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以满足对高度洁净和精密度的严格要求,为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操作环境。张主任一行对各类实验室的布局与设备配置表示赞赏,尤其是细胞培养操作间和P2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现了研究团队对实验环境安全与效率的高度重视。

 

图片

△ 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腾龙主任医师、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振科教授一行参观华夏源类器官实验室

 

参观过程中,科研人员分享了他们在癌种类器官培养方面的突破,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类器官模型进行新药筛选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开发。目前,华夏源科学家团队已成功建立了12个癌种的类器官培养体系,并推出了面向肿瘤患者的“爱启康™”肿瘤类器官项目药敏检测产品,以加速抗肿瘤新药研发的进程。
温院长也表达了对华夏源在肿瘤类器官科研领域积极探索的充分肯定,并希望今后可以有合作机会,将肿瘤类器官,尤其是人源性类器官模型在深入肿瘤研究和药物敏感性测试领域的推进,实现肿瘤类器官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图片

△ 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腾龙主任医师、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振科教授一行参观华夏源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

 

在座谈会上,双方亲切交流了目前的科研项目进展,在类器官研究领域深入交换了意见,充分表达了未来肿瘤类器官模型在肿瘤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等领域应用的期待。

 

张主任在听取华夏源的介绍后表示,作为临床医生,更了解肿瘤患者的实际需求和临床用药难的问题。近年来也有进行肝癌类器官的相关实验和研究。

图片

△ 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腾龙、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振科一行在座谈会

 

华夏源12种癌种类器官的培养试剂盒,极大改善了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指导,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节省了不必要的支出。希望通过后续在类器官科研领域的创新融合,加快推进肿瘤类器官在患者个性化用药指导的落地,让更多患者受益。

图片

△ 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腾龙主任医师在座谈会

 

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温院长表示,近年来,其研究团队利用肾癌类器官以及由iPSC衍生的正常肾类器官为模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对于类器官技术未来在药物筛选、癌症研究、药敏检测、个性化医疗等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表示积极肯定和大力赞许。这些探索不仅推动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也为未来的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图片

△ 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振科教授在座谈会

 

此次交流访问为双方在生物医药、科研创新以及肿瘤精准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未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双方均表示热切期望能迅速推进具体合作项目的实施,并积极开展类器官药敏检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研究,以期为广大患者带来福祉。

 

图片

张腾龙

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

擅长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综合诊治,尤其精于各种肿瘤的放疗、微创、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对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妇瘤、淋巴瘤、软组织肉瘤等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先后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其中SCI十篇;负责国家卫健委直属基金会立项课题1项,市局级立项课题2项,其他基金会立项课题3项,参与编写专著1本。

 

图片

温振科

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杰青和姑苏创新领军人才;2004年毕业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师从熊思东教授获免疫学硕士学位,2007-2010年在青岛市中心血站输血医学研究所任医师、副所长,201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师从熊思东教授获免疫学博士学位,2014-2019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Postdoc、Research Scientist;2019年9月加盟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IBMS)任教授、课题组长;现任IBMS执行院长、江苏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核酸抗原已有认知主要基于固有免疫,其适应性免疫是尚未解决的免疫学基本科学问题。

021-61625481
华夏源(上海)iPSC及类器官研究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湘路861号浦东建设德勤园D栋
华夏源(上海)药品级GMP基地:上海市闵行区联航路1188号浦江智谷23号楼
华夏源(上海)产业发展中心: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BFC外滩金融中心S2栋27楼
administration@sinoneural.com
版权所有© 2024-2025 华夏源细胞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402412 号 沪ICP备1802620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