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孙晶主任一行来访华夏源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考察交流。
华夏源科研团队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建设及类器官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孙主任结合多年普外科临床经验,对类器官在科研和商业检验领域的未来合作可行性展开了深入探讨。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晶主任一行在华夏源留影
华夏源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位于浦东金桥地区浦东建设德勤园,是华夏源探索肿瘤精准诊疗革新与加速前沿技术临床转化的平台依托。研究中心建筑面积6674m²,核定实验室人员150人,GMP级别为B+A级,总投资1.5亿。
研究中心承载了多条iPSC分化来源的细胞药品管线研发申报和面向临床的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服务。其中TruOrganoid™肿瘤类器官技术平台覆盖几乎所有癌种,建立了标准化的肿瘤类器官产品开发及技术服务体系,能够加速抗肿瘤新药研发,为肿瘤患者提供临床个体化药敏检测服务,填补了二代测序产品基于大数据算法的药物筛选盲点,实现类器官培养的标准化和自动化。
△ 华夏源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
在科研人员的陪同下,孙主任一行参观了华夏源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中心设有1000平方米的B+A级(静态百级+动态百级净化标准)iPSC实验室和500平方米的分子病理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为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操作环境。
科研人员向孙主任一行介绍了华夏源现阶段用于药物敏感性检测的12套类器官培养试剂盒。科研人员提到,为加速肿瘤药物研发,华夏源特别推出了“爱启康™”肿瘤类器官项目药敏检测产品,并向孙主任医师一行详细阐述了药敏检测的流程,分享了相关案例,展示了类器官技术在个性化医疗和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潜力。
△ 孙晶主任一行参观夏源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
在交流中,双方一致认为,目前类器官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其在新药研发、疾病模型构建及个性化治疗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华夏源科研团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临床一线医疗机构的合作,通过技术共享与联合研发,共同推动类器官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孙主任也强调,普外科及其他临床学科对该技术充满期待,希望能够通过跨学科合作,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提升临床检测效率,并实现更为精准的疾病干预。
△ 孙晶主任一行在座谈会
会上,双方围绕类器官技术在科研与商业检测领域的合作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孙主任特别强调了类器官在免疫用药个性化方案制定中的独特价值,指出该技术有望为精准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他也比较关注类器官检测的时效性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缩短检测周期,以满足临床快速决策的需求。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孙晶主任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双方对前沿技术的认识,也为今后在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期待进一步的合作,力求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