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仁济医院浦南分院)普外科主任陶国强主任医师,来访华夏源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考察交流。
华夏源科研团队介绍了公司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和类器官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陶主任对类器官技术在肿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表达了浓厚兴趣,特别是在肝胆胰等疾病模型的建立方面。双方期待未来的合作,并深入探讨了如何将类器官技术与临床需求相结合,以推动肿瘤精准治疗的创新发展。
△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仁济医院浦南分院)普外科主任陶国强(左四)在华夏源留影
华夏源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位于浦东金桥地区浦东建设德勤园,是华夏源探索肿瘤精准诊疗革新与加速前沿技术临床转化的平台依托。研究中心建筑面积6674m²,核定实验室人员150人,GMP级别为B+A级,总投资1.5亿。
研究中心承载了多条iPSC分化来源的细胞药品管线研发申报和面向临床的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服务。其中TruOrganoid™肿瘤类器官技术平台覆盖几乎所有癌种,建立了标准化的肿瘤类器官产品开发及技术服务体系,能够加速抗肿瘤新药研发,为肿瘤患者提供临床个体化药敏检测服务,填补了二代测序产品基于大数据算法的药物筛选盲点,实现类器官培养的标准化和自动化。
△ 华夏源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
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陶国强主任参观了华夏源位于浦东金桥的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中心设有1000平方米的B+A级(万级+局部百级净化标准)细胞培养操作间,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以满足对高度洁净和精密度的严格要求,为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操作环境。
在中心内,科研人员详细介绍了iPSC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在肿瘤类器官研究中的应用潜力。陶主任对各类实验室的布局与设备配置表示赞赏,尤其是细胞培养操作间和P2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现了研究团队对实验环境安全与效率的高度重视。
△ 陶国强主任参观华夏源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
在交流中,科研人员分享了他们在癌种类器官培养方面的突破,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类器官模型进行新药筛选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开发。目前,华夏源科学家团队已成功建立了12个癌种的类器官培养体系,并推出了面向肿瘤患者的“爱启康™”肿瘤类器官项目药敏检测产品,以加速抗肿瘤新药研发的进程。
陶国强主任对华夏源自主研发的12个癌种类器官培养试剂盒颇感兴趣,并询问其中区别。科研人员指出,不同类型肿瘤在体内微环境中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癌种所需的生长因子也存在差异。类器官培养基作为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的体外试剂,是通过不断优化才达到目前的培养体系,使得培养基能够以高成功率进行类器官培养。
△ 陶国强主任参观华夏源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
谈到创新突破,科研人员特别提到了华夏源在3D打印技术上的成就。团队在核心材料的研发上坚持自主创新,首席科学家陈慧敏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3D打印支架和基质胶,这些材料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天然组织和器官的微环境。相比之下,进口基质胶价格昂贵且在产业链上处于垄断地位,而华夏源自研的基质胶在实验室内的各项数据对比中表现优异,密度和颗粒大小与进口基质胶的差异微乎其微,培养效果接近,确保了类器官3D培养和生长的高效性和一致性。
陈教授团队研发的水凝胶材料不仅成功替代了进口基质胶,还在成本上显著降低,使华夏源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了明显优势。这一系列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科研人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充满信心,期待能进一步推动抗肿瘤新药的研发与临床转化。
陶主任对华夏源在这一领域的创新与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谈及外科手术中常见的生物胶水,期待未来能在更多临床应用中看到这些研究成果的转化,切实解决患者需求。
△ 陶国强主任参观华夏源浦东iPSC与类器官研究中心
最后,陶主任与华夏源科研人员举行了座谈会,双方讨论了华夏源iPSC与类器官技术在普外科方面的科研进展和临床前转化,畅想在疾病建模、药敏检测、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潜能。陶主任在听取华夏源科研人员介绍药敏检测案例后,对类器官药敏检测与基因测序在精准医疗中发挥的不同作用产生兴趣。科研人员指出,基因检测的是通过对受试者的肿瘤基因进行检测,之后通过对比人群基因大数据,预测可能产生治疗效果的靶向药物。它实质是一种统计分类,对于个体治疗并不具有精准的指导价值,并且基因检测只能提供靶向药物的策略,对其他化疗药物无法进行疗效预测。
而华夏源类器官药敏检测则是以结果为导向,类器官作为受试者体内肿瘤的体外替身,能快速筛选出能够治疗的药物,包括靶向药物,化疗药物以及免疫药物等,不用再通过患者本身去试药,可作为有效的药物筛选平台和临床指导用药工具。并且类器官药敏检测针对的就是受试者本身的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这样的用药指导策略就能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 陶国强主任与华夏源科研人员亲切交流,探讨科研合作之路
此次来访为双方未来在肿瘤疾病精准医疗研究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方不仅分享了类器官技术和干细胞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还深入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合作潜力。双方表示期待能够在这些前沿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共同推动再生医学的创新与发展。
陶国强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仁济医院浦南分院)普外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先后在中国中医药大学附属北京广安门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肛肠、结直肠外科及微创外科进修学习,与上海多家三级医院教授交流合作密切。共完成腹腔镜手术3000余例,擅长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各类疝修补术,腹腔镜胆道手术,肛肠疾病的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腔内激光治疗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上海市卫健委科研项目1项,浦东新区科委科研项目1项,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及参编外科专著各一本。担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及考官。
学术任职:
浦东新区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浦东新区普外科专委会委员;
浦东新区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浦东普外专委会及浦东微创专委员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产业及临床研究分会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外科委员会胆胰学组委员;
中国胆石病防治专科医联体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胆道会诊中心成员。